close

親密關係中的隱蔽人格-金石堂

 

 
──這本書是一面「照妖鏡」──
恐怖的是,他不是變成另一個人;
他根本就是「那個人」……
【操縱、暴力、虐待、自戀】
從隱隱不對勁、失去發言權、被指責、被控制、被虐待,甚至危及生命……
心理學家揭開潛伏在「完美情人」的面具下,愈親密、愈難防的冷酷戕害。
 
#他們的魅力完全虜獲你,你以為遇到生命中的Mr. Right!
但是愈靠近,漸漸揭露他們缺乏同理心、瘋狂控制欲,剝奪你的人格與自我……
 
 
這正是潛藏於親密關係中的四型隱蔽人格:
【操縱型人格】
常用句型:「你真的太敏感了,你自己不覺得嗎?」
他們善於打壓、操縱和PUA,滿嘴謊言,對你情緒勒索。
【暴力型人格】
常用句型:「你要是不聽話,我就……」
他們衝動而追求刺激,對你施加肢體暴力或言語冷暴力
【虐待型人格】
常用句型:「你活該如此。」
他們無視伴侶的痛苦和需要,嘲笑你、誹謗你,以摧殘你為樂。
【自戀型人格】
常用句型:「你看不出我不開心嗎?」
他們虛榮,老愛推卸責任,更愛貶低你,讓你以為「一切都是我不好」。
 
 
.「我知道他有兩個手機,但沒想到他竟然有十二個通訊軟體帳號!他還虛構不同身分,用不同暱稱!而且他絲毫不知悔改,跟我說只有對我是認真的,跟其他人都只是玩玩而已。電視劇都沒這麼離譜吧!」
.「小時候我爸告訴我,他打我就是愛我的表現。現在我也來回報他一下。我告訴他,我也很愛他,所以我會用他當年愛我的方式來愛他。就是這麼簡單。」
每個人都有「隱蔽」的一面,初相識時,我們往往戴上好感的面具。然而當關係愈親密,以上這四種隱蔽的暗黑人格面貌便愈加清晰,直到對方終於揭下面具,露出本性。
你可能隱隱察覺不對,這時其實已墜入隱形的情感虐待陷阱。而比被傷害更痛苦的是被操控、失去自我而無法逃脫。爭執、衝突、暴力和壓力接連襲來。你自問到底是對方變了?還是自己錯了?
本書由專事人格與親密關係研究的心理學教授執筆,一針見血地揭示了藏在人格面具後面的隱密手段。參考多項追蹤調查(包括針對260對伴侶的三年追蹤研究),並融合實際個案經驗,透過精細解讀、自我測量,發出了識別隱蔽人格的十大警訊,並針對四大隱蔽人格的情境提供建議,幫助你走出自我懷疑,告別創傷性親密關係,遠離讓你痛苦的人,找回你的自尊與力量。
==========
【作者簡介】
于悅
│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博士
│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心理系副教授
│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
主要研究領域為人格與社會心理學、青少年越軌與問題行為、心理健康與心理測驗及評量、組織行為與管理、職業生涯規劃等。目前主要聚焦於家庭系統下的親密關係與成長,同時關注各領域中的人際溝通、情緒與壓力管理及大眾常見心理問題。
在國際重要期刊《Journal of Personality》(《人格期刊》)、《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》(《人格與個別差異期刊》),以及中國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主辦的《心理科學進展》等核心期刊,發表論文三十餘篇

 

《試讀心得》

人性是現實而複雜的。
每個人都有隱蔽人格,只是程度不同,在不同的環境扮演不同的角色,並滿足和適應各種的社會需求。為了適應環境,人們有時候會帶著面具來偽裝自己,而這只是人類演化下來的生存本能,進化論的黃金法則:物競天擇,適者生存。

「人之性惡,其善者偽也。」——荀子
有些人以善良和真心待人處事,有些人會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,而人的本性是善是惡一直存在的兩派說法,這個世界沒有所謂的好人與壞人,人性是複雜的,而它永遠會處在一個灰色地帶。
我相信大多數人是自私的,獲得利益是人的本能,而在有限的生命中,最初的人格特質隨著身處環境的與教育,是讓人開始培養同理心的起始,種種經驗成為現在的我們,矛盾又複雜的人類。但從過程中的獲得並試著給予,給予再獲得,如此循環,最後開始有了無私奉獻的心,或者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。善與惡往往都是一念之間,一個微小的動作,決定我們成為哪種人的,並不是我們的能力,而是我們的選擇。
最近的時事更讓我深有同感,永遠要保持善良,不要事過境遷,忘了初衷,成為你曾經最討厭的人。

人類並不是單純用善惡的二分法來劃分,就算是近年流行的MBTI也一樣,即使區分成16個人格,也有可能因為種種的歷練改變了對事情的看法,進而改變人格特質,人格具有適應性和穩定性,兼具多元性和靈活性,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,應該勇於自己去探索自己的各種可能。

這本書探討了各種人格的案例,這些人有可能就存在在你我之間,俗話說明槍難檔,暗箭難防,可以傷人也可以救人,看似傷人的話可能促使你成長,看似鼓勵的話可能使你墮落,講者無心,聽者有意,一句話聽在不同人的耳裡可以有很多意思,或許自己已被情緒勒索都不自知,更甚者有些人會覺得是自己的問題,這本書除了能了解他人外,更能對自己有進一步的認識,學習與這些人應對進退,作出調整和改善,並保護自己,增進自身的格局與思維,幫助大家經營並維持各種人際關係。
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,有本事的人量自己,沒本事的人量別人,懂得使用的人,就能掌握好自己的人生。

感謝《寶瓶文化》提供試讀機會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祈樂 的頭像
    祈樂

    祈樂的心得筆記

    祈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